11月25日下午,同濟小學順利舉行了市級課題《“小小航海家”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中期論證會。出席會議的專家、領導和老師有: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潔,原楊浦區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海森、楊浦區教育學院科研室副主任李艷璐、初中科研員奚莉芳、小學科研員張雅倩和朱敏潔、中國航海博物館社會教育部研學實踐項目團隊,以及楊浦區各小學的科研室主任。

本次論證會由楊浦區教育學院科研室科研員張雅倩主持,共有四項議程。
議程一,觀摩情景劇
由中國航海博物館社會教育部研學實踐項目團隊與我校五年級“藍色探秘站”社團學生共同帶來了生動有趣的《云科普秀之“航母彩虹服”情景劇》。

議程二,組合報告
課題負責人孫燕菁校長和課題組部分成員做“我們的航海研學之路”組合報告,分享研學的收獲。
孫校長從選題緣由、主要進展、階段成果與成效、后續思考4個方面向大家做了《我們的航海研學之路——市級課題“小小航海家”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中期報告。

課題組成員、學??蒲惺抑魅梧嵵居⒗蠋煼窒砹藢W校在后疫情時代,如何以“云游博物館”的方式拓寬研學空間,深化館校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她說道:“不能因為疫情而停止學校每月的‘博物館研學活動’。實施研學活動時要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把學生當做我們實施校本課程愛之、育之的生命主體,才能有效組織、快樂活動。”
課題組成員、數學老師干天晴做了題為《“小小造船師”研學單的實施與思考》的分享,為大家詮釋了:研學單除了對學生起到“支架”作用,也同樣啟發我們課題組去思考更多有關于課程融合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綜合、全面的發展。
課題組成員、語文老師王亞楠做了題為《關于“小小航海家”研學課程與語文學科有效融合的實施與思考——以“珊瑚主題研學活動”為例》的分享。
從她的分享中,了解到課題后續要關注的重點是:航海研學課程的哪些元素可以遷移至基礎型課程?如何帶動基礎型課程的發展?以怎樣的方式遷移?
議程三,專家點評
王潔教授、李艷璐副主任均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至今的主要進展與階段成果,也圍繞課程目標的內涵拓寬、研究成果的梳理提煉等方面為課題組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寶貴建議,指明了后續研究方向與新的生長點。

議程四,領導講話
楊浦區教育學院原副院長張海森在肯定了課題組中期成果成效的同時,也鼓勵課題組成員繼續努力,期待在結題時有優質的研究成果產出。
在此感謝為本次論證會給予指導與幫助的楊浦區教育學院科研室,感謝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協助,感謝學校領導、老師與后勤組成員的辛勞付出!